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,根本轮不到拼天赋。
1
瞧见没,最后一排,趴在瑜伽垫上,像只小懒狗的就是我女儿千寻。
最近正跟我闹呢:妈妈,我不想要学跳舞了,跳舞一点都不好玩!
我:当初是谁拽着我非要学跳舞?
女儿:跳舞太累了,我不想学了。
我:今天你给老师说生病了,对不?大家都在劈叉,就你一人坐在小椅子上休息。
女儿干脆大哭起来:我劈不来,劈不来嘛!我就是不想学跳舞了!
一边用小眼神瞟我,观察我有多少妥协的余地。
这样的场景,好多家长都不陌生吧?
接女儿兴趣班放学,在门口和妈妈们闲聊,发现自己不是个例,平衡了不少:哎呀,我儿子也闹呢,说不想学跆拳道了,学之前,我们也是本着民主精神,让他自己选的,现在倒好,才上三节课,就打退堂鼓啦。
其实,我明白女儿为什么不愿继续学跳舞。
她想象中的舞蹈课是这样子滴:老师播放有韵律的音乐,她站在舞台上,即兴发挥来一曲,当然,结尾再来点热烈的掌声,就圆满了。
然而,现实中的舞蹈课是这个样子滴:一遍接一遍,枯燥乏味的基础功练习。有些动作,比如下腰、劈叉,还有点难度,需要反复做好几十次才能掌握。
我想,那个不愿继续学跆拳道的男孩,和我女儿面临的问题应该是一样的。对不少小朋友来说,“理想是丰满的,现实是骨感的”,绝对是他们初上兴趣班时的真实写照。
身为家长的我们可为难了:按孩子自己要求的,放弃吧,会不会宠坏他,让他觉得什么事儿都是我想做就做做,不想做就算了。不按孩子的要求来,非让他坚持吧,又会不会有点强人所难了,万一孩子是真的没兴趣呢?
唉!怎么办呢?
2
就在我和其他妈妈一样,为这个问题苦恼时,忽然想到以前看过美国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TED上的一个演讲,名字叫《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商,而是毅力》,当时虽然觉得有道理,可孩子还小,也没遇到和毅力有关的事儿,现在她说想放弃跳舞,倒让我又想起了这个演讲。
Angela Duckworth在纽约一家公立学校教7年级学生的数学,和别的老师一样,她会给学生们做一些小测验。当试卷收上来后,也会计算孩子们的成绩。若干次之后,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IQ的高低并不是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的唯一差别,一些课业表现好的孩子并不聪明,相反一些非常聪明的孩子反而表现不尽人意。
这个现象引起了她的思考,继而她离开了讲台,带着她的团队进行了长期调研。
他们调研军队中哪些新兵会被淘汰出局;他们观摩全国拼字比赛,研究哪类孩子会晋级到最后。在不同情境下,一种性格特征凸显了出来,这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成功。它不是社交智力,不是漂亮的外表,强健的体魄,也不是很高的IQ,它是毅力。
有趣的是,研究还表明,毅力与才华没什么关系,才华并不能使一个孩子坚韧。也就是说,也许孩子对跳舞有兴趣,甚至四肢柔软弹性好,具备了点天赋,即便如此,如果他缺乏坚持的毅力,也不见得能学好。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有些人的兴趣,永远都只能是兴趣。
对我女儿来说,练基本功多苦啊,浑身酸疼还不能臭美,如果不上舞蹈课,就可以和小伙伴去玩,多轻松啊。一比较,对舞蹈的兴趣立即就被惰性掩盖了。我终于想明白了,轻言放弃的孩子缺少的是毅力,一种拥有持久恒劲的能力。
而孩子想放弃学习的问题也自然有了答案:我们不必按孩子的要求马上放弃,也不必强迫他坚持,而是应该告诉孩子,不论如何,你得让我看见你真正努力过,再来决定是否放弃。如果,你从未努力过,有什么资格说放弃呢?
3
既然找到了孩子轻言放弃的原因,知道不必按孩子要求马上放弃,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放弃呢?
我是做好了准备工作滴,连菲尔普斯的故事都挖出来了。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,做了女儿最爱吃的意大利面,趁她心情还不错,开始思想工作:
我:宝贝,你知道拿了好多奥运金牌的游泳健将菲尔普斯吗?
这名字她不熟,但听说是拿了好多金牌,还是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。
我:他的身材比例简直就是为游泳而生的,可就算有天分,人家还是很努力哦,从小每周练七天,每天至少游五个小时!要不是有毅力,怎么能拿金牌……
女儿:好厉害啊!可是,妈妈,我不认识他呢?
……
我不死心,决心换个身边的例子。
我:你觉得教跳舞的李老师漂亮不?
女儿顿了一秒,狡黠瞟我一眼说:不漂亮!(之前她说李老师的腿又长又直,好漂亮,我曾趁热打铁说你要是像老师那样努力练功,也能变漂亮,可现在她不上钩了。)
好说歹说不行,我彻底怒了,气冲冲地吼道:你不行也得行!反正你得坚持,坚持不下去了再说!
得,她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,一脸“我就是坚持不了,你拿我怎么滴吧”的赖皮样。怎么办?
忽然记起儿童心理学家科恩博士说过一段话:压力不可怕,恰当的压力反而是成长所需。可怕的是压力持续时,孩子没得到及时帮助。我们要做的既不是强迫他面对压力,也不是任由他逃避压力,而是要用轻松的方式帮他缓解压力,才能继续向前。
他末尾的总结给我震撼最大:在鼓励孩子坚持时,一定要“有益的推动”,而非“有害的强迫”!
是啊,别人的故事就算正能量爆棚,如果不能打动孩子,也算不上“有益推动”,而我恼怒的要求她必须坚持,无异于“有害的强迫”。
我又琢磨了好久,总算想出了几个轻松的小招数,让女儿做了一次小白鼠,效果不错,终于算得上有益推动,一定要跟大家分享分享。:)
4
招数一:内心的向往带来动力。
我带着女儿看了好几场舞台剧,这种近距离舞台剧的效果很震撼,她看得全神贯注,眼珠儿都不动一下。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和观众给予的热情回应,都让她产生了深深的向往。本就喜欢舞蹈的她有一种渴望,而这种现实的接触,将渴望具体化了,美的感受能深入到了她心里,成为她坚持的动力。
招数二:同行的伙伴带来动力。
女儿有两个好友也在学舞蹈,我就鼓励她们一起练习一起玩,玩的时候会互相比划新学到的动作,同伴的作用就是让苦逼的事儿因为有了互动、竞争而变得好玩了,她们有时会比赛谁学的“青蛙跳”更有趣,谁踮起脚尖的时候更像小仙女一些。:)为了和伙伴有共同语言,也为了臭美显摆,倒是产生了坚持的动力呢。
招数三:家人的陪伴带来动力。
每天回家,女儿都会当小老师,她做示范,大家跟着练,涨了不少成就感。而且,有一些她在课堂上做不到的动作,在家里相对宽松的环境中,我们嘻嘻哈哈陪她练,反倒容易做到,这给了她莫大信心,不会因为做不到的动作而畏惧上课,坚持的动力也就有啦。
招数四:寓教于乐的方式带来动力。
我给老师提了点小建议:每节课开头增加观摩时间,由老师表演一段舞蹈,或播放一段视频,让孩子感受舞蹈之美。中场增加自由舞时间,让孩子们发挥一下,多了趣味性。老师欣然采纳了建议,可别小看这两个小环节,有了它们,舞蹈课变得生动多啦,孩子们也多了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四个小招数简单点儿说就是双管齐下的方式,一边坚持让她停留在不舒适空间,要求她尽力后再决定放弃与否;一边用轻松的小招数让她坚持的过程变得快乐一些。我不敢说这是最佳方案,但从女儿的变化来看,效果还是不错的。
昨天,小丫头竟得意的给我表演了好几个新学的动作(之前都是催着我给她换衣服,恨不得赶紧走人)。回家路上,我问她:这么开心,是不是找到了成就感?她不好意思的点点头,我顿时觉得好欣慰啊,欣慰她开始有了毅力去度过艰难的瓶颈期,欣慰她终于从学习中找到了些许快乐。
通过这次尝试,我收获了一点感悟:孩子的毅力真的是可以锻炼培养的,怎么培养呢?就是“后妈、亲妈”两种角色都得演,像“后妈”一样抓住想逃走的宝贝,将他们丢回不舒服区间,又要像“亲妈”一样想尽招数做有益的推动,让坚持的过程变得快乐有趣一点。
PS:这事儿,好像是暂时解决了,可谁也不知道,坚持一段时间后,女儿会不会又闹出什么幺蛾子来。孩子的成长,仿佛永远都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啊,我也只是一个且行且琢磨的妈妈。常常与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遭遇,是因为我感觉到,有问题没什么,只要去学去思考,总能找到好办法。其实,不时迷茫,迷茫后又不断寻找答案的态度不也正是教育的真实写照嘛!
孩子,你得尽力了,才有资格说放弃
我们得尽力了,才有资格对孩子说坚持
|